2012/8/26 Krakow-Auschwitz-Birkneau-Krakow
Auschwitz,這個上百萬猶太人的葬身之地,原本是個默默無名的小鎮,
因為規模龐大的集中營,這個名字撼動了全世界。
像「安妮的日記」的作者Anne Frank和諾貝爾和平獎得主Elie Wiesel都曾在這裡受苦。
Auschwitz位於Krakow西南方約六十公里處,總共有三個營區,
比較為人所知的就是Auschwitz和Birkneau,第三個營區則不開放參觀。
雖然Auschwitz駭人聽聞,但設有鐵路可以直達的Birkneau才是最主要的滅絕營。
一開始,納粹利用卡車運送囚犯,等鐵路建好後,便用火車將那些可憐的靈魂送往集中營,
下了火車,這些囚犯被迫將所有有價值的物品留在車廂上,
納粹醫生便會直接做初步篩選,身體虛弱、沒有利用價值的人會直接被送往毒氣室,
而這些所謂沒有利用價值的人,大多數是婦女、小孩、嬰兒、老人。
和慕尼黑的Dachau集中營一樣,
Auschwitz鐵門上的標誌:Arbeit macht frei,寓意為「工作使人自由」,
這個標誌在2009年曾經遭竊並分割,抓到竊賊後重新焊接裝回鐵門上。
Auschwitz背景簡單介紹完畢,為什麼要來波蘭?因為我就是想參觀這裡。
從Krakow到Auschwitz有兩種方式:火車或巴士。
1. 火車速度較快,但是班次時間少,到了Auschwitz火車站之後,
離集中營還有蠻長一段距離,需要再換公車或是坐計程車才能抵達。
2. 巴士單趟為12 zloty(約NTD120),時間較長,大約要坐一個多鐘頭,
但是下車地點方便,就在集中營旁邊,回程的時間要先記清楚,司機旁邊都有貼。
到了Auschwitz,要看清楚各國語言導覽(真人)的時間,除了波蘭語,還有法西英俄文,
目前還沒有東方語系的導覽,相信有一天也會需要的。
Auschwitz不提供自行導覽參觀,也就是你一定要選一個語言,讓導覽員帶著你走,
買票時和售票員說明要哪國語言,便去領機器跟耳機,然後依不同時間不同場次入場。
網路上說有些導覽員本身是倖存者,所以會有很多震撼人心的小故事可以聽,
我的導覽員是個年輕人,倒是沒有給我什麼特別的感覺。
有人問我去Auschwitz參觀是不是很震撼?
老實說,參觀的人真的太多太多了,(就像是去羅浮宮看蒙娜麗莎一樣)
在怕擋到其他人的狀況下,完全沒有辦法靜下來細細讀每一塊看版,更沒有辦法沈思,
不同語言的團體一波接著一波,參觀的時間非常有限,
慕尼黑偌大冷清的Dachau集中營反而給我更大的衝擊,但陳列內容不如Auschwitz心驚。
可怕的Zyklon B,用氰化物製成,用於毒氣室。
這罐小顆粒被SS倒入密室,進行集體謀殺,整間毒氣室的人在20分鐘以內會全部靜止,
說明寫著: a material for Jewish resettlement
Auschwitz由一排又一排的營房組成,整個營區都有通電的鐵絲網包圍,防止囚犯逃跑,
在超過半個世紀後的今天,即使暖陽相襯藍天,仍然充斥著一股冷冽的蕭瑟。
讓人感到極度沈重的,不外乎是當時被送進集中營的囚犯的擁有物,非常大量、成堆的。
比如:公事包、鞋子、梳子、刮鬍刀、甚至義肢等等,
都是囚犯輾轉被運送到集中營後,僅剩卻仍被剝奪的東西,
一些陳舊的公事包上依稀可見主人的名字縮寫,破爛的鞋子也讓人不勝唏噓。
Auschwitz有一面冷酷悲傷的牆death wall,SS直接槍斃囚犯。
在Auschwitz,聽不見神的聲音,這是一塊上帝遺忘的角落,
只因為某種非理性的歧視與仇恨,囚犯沒有任何尊嚴,也被迫失去僅存的人性,
無止盡的勞動,為的只是一碗清淡如水的湯和一塊麵包,勉強維持生存的基本條件。
最後,是毒氣室,生命的終點。
參觀完Auschwitz,可以自行選擇要不要去第二營區Birkneau,
兩個營區之間有shuttle bus互通,解說員也會跟著到Birkneau。
跟Auschwitz很不一樣的是,Birkneau佔地很大,四周一片空曠,
少了樹木和建築物的遮蔽,風很強也很冷,讓我在Birkneau待的那個小時直打哆嗦。
況且我去的時間是八月,強風刺骨已經讓我連多一分鐘都不願意停留,
真的很難想像穿著單薄條紋囚衣的囚犯,要如何度過酷寒的冬天?
Birkneau很大,但開放的部分不多,再加上寒風刺骨,大約四十分鐘便參觀完畢。
回Krakow的路上,大家都很安靜,情緒好像都還凝滯著,
不過一回到Krakow,看著老城區彩色的房子和廣場上歡笑的人群,我也跟著放鬆了。
再用另一篇文章介紹Krakow克拉克夫這個可愛的小城吧!
因為規模龐大的集中營,這個名字撼動了全世界。
像「安妮的日記」的作者Anne Frank和諾貝爾和平獎得主Elie Wiesel都曾在這裡受苦。
Auschwitz位於Krakow西南方約六十公里處,總共有三個營區,
比較為人所知的就是Auschwitz和Birkneau,第三個營區則不開放參觀。
雖然Auschwitz駭人聽聞,但設有鐵路可以直達的Birkneau才是最主要的滅絕營。
一開始,納粹利用卡車運送囚犯,等鐵路建好後,便用火車將那些可憐的靈魂送往集中營,
下了火車,這些囚犯被迫將所有有價值的物品留在車廂上,
納粹醫生便會直接做初步篩選,身體虛弱、沒有利用價值的人會直接被送往毒氣室,
而這些所謂沒有利用價值的人,大多數是婦女、小孩、嬰兒、老人。
和慕尼黑的Dachau集中營一樣,
Auschwitz鐵門上的標誌:Arbeit macht frei,寓意為「工作使人自由」,
這個標誌在2009年曾經遭竊並分割,抓到竊賊後重新焊接裝回鐵門上。
「工作使人自由」 |
Auschwitz背景簡單介紹完畢,為什麼要來波蘭?因為我就是想參觀這裡。
從Krakow到Auschwitz有兩種方式:火車或巴士。
1. 火車速度較快,但是班次時間少,到了Auschwitz火車站之後,
離集中營還有蠻長一段距離,需要再換公車或是坐計程車才能抵達。
2. 巴士單趟為12 zloty(約NTD120),時間較長,大約要坐一個多鐘頭,
但是下車地點方便,就在集中營旁邊,回程的時間要先記清楚,司機旁邊都有貼。
![]() |
拍照方便記下時刻表 |
到了Auschwitz,要看清楚各國語言導覽(真人)的時間,除了波蘭語,還有法西英俄文,
目前還沒有東方語系的導覽,相信有一天也會需要的。
Auschwitz不提供自行導覽參觀,也就是你一定要選一個語言,讓導覽員帶著你走,
買票時和售票員說明要哪國語言,便去領機器跟耳機,然後依不同時間不同場次入場。
網路上說有些導覽員本身是倖存者,所以會有很多震撼人心的小故事可以聽,
我的導覽員是個年輕人,倒是沒有給我什麼特別的感覺。
我們的英文解說員 |
被火車運送的囚犯 |
有人問我去Auschwitz參觀是不是很震撼?
老實說,參觀的人真的太多太多了,(就像是去羅浮宮看蒙娜麗莎一樣)
在怕擋到其他人的狀況下,完全沒有辦法靜下來細細讀每一塊看版,更沒有辦法沈思,
不同語言的團體一波接著一波,參觀的時間非常有限,
慕尼黑偌大冷清的Dachau集中營反而給我更大的衝擊,但陳列內容不如Auschwitz心驚。
可怕的Zyklon B,用氰化物製成,用於毒氣室。
這罐小顆粒被SS倒入密室,進行集體謀殺,整間毒氣室的人在20分鐘以內會全部靜止,
說明寫著: a material for Jewish resettlement
Zyklon B |
Zyklon B的空罐 |
Auschwitz由一排又一排的營房組成,整個營區都有通電的鐵絲網包圍,防止囚犯逃跑,
在超過半個世紀後的今天,即使暖陽相襯藍天,仍然充斥著一股冷冽的蕭瑟。
Auschwitz簡陋的營房 |
鐵絲網旁畫了骷髏頭的標誌 |
層層戒備的集中營 |
一群以色列來的學生 |
讓人感到極度沈重的,不外乎是當時被送進集中營的囚犯的擁有物,非常大量、成堆的。
比如:公事包、鞋子、梳子、刮鬍刀、甚至義肢等等,
都是囚犯輾轉被運送到集中營後,僅剩卻仍被剝奪的東西,
一些陳舊的公事包上依稀可見主人的名字縮寫,破爛的鞋子也讓人不勝唏噓。
囚犯的公事包 |
數量驚人的鞋子 |
![]() |
就連義肢也被搜刮 |
![]() |
杯盤 |
![]() |
數不清的梳子 |
Auschwitz有一面冷酷悲傷的牆death wall,SS直接槍斃囚犯。
Death Wall |
在Auschwitz,聽不見神的聲音,這是一塊上帝遺忘的角落,
只因為某種非理性的歧視與仇恨,囚犯沒有任何尊嚴,也被迫失去僅存的人性,
無止盡的勞動,為的只是一碗清淡如水的湯和一塊麵包,勉強維持生存的基本條件。
Auschwitz的廁所 |
水槽 |
「臥室」集中營初建時,囚犯沒有那麼多 |
「臥室」到後期越來越多囚犯擠在通鋪睡覺 |
最後,是毒氣室,生命的終點。
毒氣室 |
Zyklon B被SS從這個小洞倒入 |
參觀完Auschwitz,可以自行選擇要不要去第二營區Birkneau,
兩個營區之間有shuttle bus互通,解說員也會跟著到Birkneau。
跟Auschwitz很不一樣的是,Birkneau佔地很大,四周一片空曠,
少了樹木和建築物的遮蔽,風很強也很冷,讓我在Birkneau待的那個小時直打哆嗦。
況且我去的時間是八月,強風刺骨已經讓我連多一分鐘都不願意停留,
真的很難想像穿著單薄條紋囚衣的囚犯,要如何度過酷寒的冬天?
一片荒涼的Birkneau |
鐵路修建好後,囚犯直接被運到Birkneau |
當時的車廂被保留一節,人和牲畜一樣被運送 |
馬桶,只是大量的坑洞 |
SS為了破壞犯罪的證據,燒了火葬場 |
![]() |
離開Birkneau前再看一眼 |
Birkneau很大,但開放的部分不多,再加上寒風刺骨,大約四十分鐘便參觀完畢。
回Krakow的路上,大家都很安靜,情緒好像都還凝滯著,
不過一回到Krakow,看著老城區彩色的房子和廣場上歡笑的人群,我也跟著放鬆了。
再用另一篇文章介紹Krakow克拉克夫這個可愛的小城吧!
The Boy In The Striped Pyjamas !!
回覆刪除